具有异域风情的名山镇大卫广场。
无人机表演点亮文化旅游节夜空。
萝北县金博油脂有限公司的俄罗斯大豆生产车间。
展开剩余87%俄商参观对俄出口小商品展。
文化旅游节上的机器狗表演。
中俄青少年跆拳道友谊赛维度配资。
俄罗斯游客观看演出。
文化旅游节热闹非凡。
精彩演出。
□文/摄 潘凤 本报记者 吴树江
对于边境小城萝北而言,今年的7月19日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鹤岗市第八届中俄界江文化旅游节在此开启,俄罗斯的歌舞与中国的二胡韵律交织,商贸洽谈与旅游经济的热浪共振,一场以“文化为桥、旅游为媒、商贸为脉”的“三重奏”正演绎出激昂的乐章……
这场文旅盛宴产生的效应,如投入界江的巨石,以同心圆之势扩散——从大卫广场的篝火晚会到黑龙江流域博物馆的文明对话,文化交融打破国界;从“清凉经济”激活的全域旅游到中俄元素碰撞的文创爆款,旅游产业释放强劲动能;从铝锭通关的高效便捷到泥炭加工的产业协同,商贸合作实现从“通道”到“产业”的跨越。萝北,这座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隔江相望的边城,书写着中俄边境合作的全新内涵。
界江为媒 跨越国界的文化交融与传承
在华灯初上的萝北县名山镇大卫广场,伴随着篝火跳动的光影维度配资,哈尔滨音乐学院师生与俄罗斯艺术家正联袂演绎《最炫民族风》,中国民乐的丝竹与俄罗斯手风琴的悠扬在此刻共鸣。这场文化盛宴不仅是鹤岗市第八届中俄界江文化旅游节的高光时刻,更是萝北作为中俄文化交融节点的生动注脚。俄罗斯比罗比詹市第一副市长霍尔科夫斯卡娅·奥尔加·阿纳托利耶夫娜在开幕式致辞中特别提到:“黑龙江不仅是中俄两国的界江,更是连接两国人民的纽带。”
在黑龙江流域博物馆内的一组展现中俄渔民共同捕鱼场景的雕塑前,来自哈巴罗夫斯克的游客叶夫根尼娅正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界江两岸的渔猎文明。这座我国唯一的界江流域专题博物馆,今年新增了“中俄边境生活变迁”特展,通过300余件实物展品与多媒体互动装置,完整呈现了从清代边贸到当代跨境合作的历史脉络。“看到祖父辈使用过的茶炊与中国的紫砂壶陈列在一起,突然明白什么叫‘远亲不如近邻’。”叶夫根尼娅感慨道。
文化交融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东明朝鲜族乡红光村的美食街上,朝鲜族打糕师傅金哲浩正手把手教俄罗斯游客制作打糕,黏糯的糯米在木槌下翻飞,引来阵阵欢笑。这条投资 300余万元改造的特色街区,不仅有辣白菜、米肠等传统美食,还设置了中俄双语民俗文化解说牌,让游客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读懂每道美食背后的文化。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上,5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接过授牌时,台下响起的中俄双语喝彩声印证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实践。
更令人瞩目的是文化传承的代际接力。在萝北县第一小学的蓓蕾艺术节上,身着京剧戏服的小学生与俄罗斯比罗比詹市学童通过视频连线,共同演绎《千字文》。这种创新的“线上文化课堂”已持续开展三年,累计有1200余名中俄学生参与其中。正如该校大队辅导员燕鑫所说:“当俄罗斯孩子能用汉语背诵‘天地玄黄’,当中国学生能用俄语演唱《喀秋莎》,文化的种子就已在他们心中生根。”
萝北正以文化为笔,在界江两岸描绘着一幅幅文明画卷。
四季可游 旅游产业释放强劲动能
清晨五点的名山沿江公园,来自上海的游客王军正举着相机拍摄江面上的晨雾。“没想到北纬47度有这样的清凉秘境,比空调房舒服多了。”他口中的 “清凉”正是萝北夏季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自7月19日旅游节开幕以来,这个边境小城已接待省外游客超15万人次,直接带动旅游收入增长102.83%,“清凉经济”的能量正在持续释放。
在名江中医养生度假中心,俄罗斯游客季马体验了中医推拿,他用中文赞叹:“界江的空气和中医的神奇是最好的疗养组合。”这个集中医理疗、江景休闲于一体的康养综合体,今年又新增了“中俄康养套餐”,将俄罗斯传统桑拿与中医艾灸相结合,已吸引3000余名俄罗斯游客体验。中心负责人介绍,依托界江的天然负氧离子环境(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浓度达2万个以上),开发了“森林浴+中医理疗”项目,顾客回头率高达65%。
不远处的露营基地,11顶星空帐篷沿江岸错落排布。“孩子在江滩捡鹅卵石,我们在帐篷里看江景,温馨而惬意。”来自绥化的游客杨平说。这个今年新升级的房车自驾营地,配备了充电桩、热水淋浴等设施,可同时容纳21辆房车停靠。据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统计,营地运营3个月以来,带动周边餐饮、农产品销售增收超300万元。
旅游服务的细节更显温度。在名山景区新增的9处智慧旅游移动公厕里,来自山东的自驾游游客王英正使用恒温洗手台:“零下30℃不结冰,零上30℃不烫手,这服务太暖心了。”这些投入1400余万元改造的基础设施,不仅有智能感应系统,还设置了中俄双语标识和无障碍通道,细微之处尽显人文关怀。
夜幕降临后的美食广场上,铁锅炖江鱼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每年都返乡的王军正排队购买“三花五罗”礼盒:“上海的朋友喜欢吃野生江鱼,而且今年的文创包装太精美了。”今年推出的21款文创产品中,以旅游景点为原型的冰箱贴、采用俄罗斯套娃工艺的首饰盒等爆款产品十分受欢迎,实现销售额超300万元。县文旅局局长姜南透露:“我们正与哈尔滨师范大学合作设计城市IP,未来将开发更多融合中俄元素的文创产品。”
从冰雪节的“滚冰”传统到夏季的界江狂欢,萝北已构建起“四季皆可游”的全域旅游格局。正如黑龙江流域博物馆馆长田哲所言:“我们提供的不仅是一张门票,而是一次跨越国界的生活体验。”
商道相通 “通道经济”到“产业经济”的跨越
中俄界江文化旅游节效应在萝北商贸领域持续发酵——萝北口岸进出口货物量同比增长显著。
在萝北县2025年界江两地企业B2B洽谈对接会上,来自广东省澄海区、浙江省慈溪市、贵州省贵州市、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县域企业的80余名代表与来自俄罗斯比罗比詹市、哈巴罗夫斯克区的40余名企业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最终达成旅游合作等产业项目领域合作意向10个。
口岸经济的转型升级正在加速。在金博油脂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俄罗斯大豆经过压榨、精炼,变身为高品质大豆油和豆粕。这个总投资1.15亿元的俄粮加工项目,每年可消化10万吨俄罗斯大豆,年产值达8000万元,实现了“从大豆进口到成品油出口”的产业链延伸。
30万吨泥炭加工项目的推进更具示范意义。上海郴诚实业投资人表示,俄罗斯泥炭搭配本地有机肥,生产出来的营养土在长三角供不应求。正在建设中的30万吨泥土泥炭加工项目,一期计划进口泥炭10万吨,截至目前已进口1258吨。项目完全落地后,可带动100余名当地居民就业,开创了“俄罗斯资源+中国技术”的合作新模式。同时,进口板材、加工牙签棉项目目前正在选址。
基础设施的升级推动贸易提速。投资3241万元的查验场地扩建项目正在推进,建成后将实现“每车查验时间不超10分钟,日通行50车次”的目标;总投资6275万元的名山港码头改造项目,将新增1个3000吨级泊位。正如萝北县委副书记、县长李伟峰在对接会上所说:“萝北县不仅要打通物理通道,更要构建要素畅通的合作生态。”
互市贸易的创新让边民受益。2025年年初至今,进口面粉66吨,通过当地边民进行核销,增加了边民收益。萝北现已成立5家边民合作社,吸纳3800余名边民参与,可有效带动边民增收。眼下,萝北县正在探索互贸发展新路径,黄豆膨化做成大豆粉,并通过互贸途径进口销售,可有效节省关税,是未来互贸发展的新目标。正在推进的“互市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将促进互市贸易额的突破。
从泥炭加工到锰铁矿进口,从大豆精深加工到跨境电商,萝北已逐步摆脱单一的“通道经济”依赖,构建起多元产业体系。萝北的对俄贸易在“一带一路”与“中俄蒙经济走廊”的交汇点上,书写着边境小城的开放传奇。
这场始于文旅的交流盛宴,正通过文化、旅游、商贸的乘数效应,推动这座边境小城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年,中俄企业对接会上签约的8个项目中已有2个项目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随着口岸系列项目的推进,到2026年,萝北预计将实现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收入1亿元、外贸进出口额突破30亿元的目标。正如萝北县委书记郝洪山所说:“今年的中俄界江文化旅游节效应将会持续发酵,让界江两岸的合作之花在文明互鉴、经贸互通、民心相通中维度配资,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发布于:黑龙江省扬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